病名。指水饮停聚胁下日久所致的癖病。《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饮癖者,由饮水过多,在于胁下不散,又遇冷气相触而痛,即呼为饮癖也。其状胁下弦急,时有水声。”《类证治裁·痰饮》:“饮癖,呕酸,杂,心悬如
对暑病耗伤津气的治法。例如,病者高热不退,口渴、烦躁汗多、神疲少气、苔黄白而干、脉虚数无力,可用《温热经纬》清暑益气汤。本方着力于益气生津,兼清暑邪。若虚人挟湿而病暑者,则以《脾胃论》清暑益气汤为宜。
病名总称。《外科精义》卷上:“夫五发疽者,谓痈疽生于脑、背、眉、髯、鬓是也。大概论之分为三等。一者疽也。二者痈也。三者疖也。”
即差。详该条。
病名。多由痰火内伏,外受风邪,致风火痰浊壅塞肺系,或劳思太过所致。《焦氏喉科枕秘》卷一:“风热喉丹紫思起,邪风入肺致痰生,喉内鲜红多肿闭……粘子解毒汤宜治,凉血祛风药用神。”或选用黄连温胆汤、犀角地黄
外感不得卧之一。因外感热病发汗太过,或误下伤里,或妄用吐法而致。《症因脉治》卷三:“身表已纯,口虽作渴,不能消水,二便清利,神气懒怯,时时欲睡,时时惊醒,此虚烦不得卧之症也。”如脉见空大者,宜补中益气
病名。①即心劳,详见该条。②《慎柔五书》卷四以虫在于心则成心痨,治以雷公丸等。
内痔治法之一。用于各期内痔及混合痔之内痔部分。包括对痔核具有坏死作用的药物(如枯痔油、枯脱油)或能使痔核硬化萎缩的药物(如5-8%明矾液,5%鱼肝油酸钠等)。从而使痔核硬化萎缩、坏死、脱落。本法对内痔
气下,正气下陷。肾藏精,司二便,恐惧过度,则伤肾气,出现二便失禁、遗精、滑泄等正气下陷的症证。《素问·举痛论》:“恐则气下,……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下行矣。”
《马培之外科医案》方。川楝子、延胡索、青皮、赤芍药、甘草、焦栀子、枳壳、通草、橘红。水煎服。治肝痈六、七日后,胁肋微肿,或兼咳嗽,大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