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罗布麻之别名,详该条。
经脉生理特点。出《灵枢·根结》。太阴主三阴之表,故为开。
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腰部,当肾俞穴直下3寸处。主治消渴,小便频数等。艾炷灸3~7壮。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乌药叶之别名,详该条。
即控涎丹,见该条。
见《广西民间常用草药》。即玉龙鞭,详该条。
温病治法之一。见《时病论》。用于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口渴、小便黄、无汗,苔黄,脉数,可用鲜芦根、石膏、连翘、竹叶、淡豆豉、绿豆皮等,清凉透邪,诸证可随汗出热退而解。
指排便时下腹部及肛门有沉重胀坠感,即所谓里急后重者,多见于痢疾及腹泻患者。《金匮要略·呕吐秽下利病脉证治》:“下利脉沉弦者,下重。”
六吕之一。详六律、六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