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素问·五脏生成篇》。古代与咳同义。后世以有痰无声或声不甚响者为嗽。《宣明论方》卷九:“夫嗽者,五脏皆有嗽,皆因内伤脾胃,外感风邪,皮毛属肺,风寒随玄府而入,腠理开张,内外相合。”《奇效良方》
指针刺时,使针体作左右旋转的一种基本针刺手法。通常以右手拇食两指持住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交替运动,针即呈旋转状。捻转幅度的大小应视病情而定。一般在180°左右的称小幅度捻转;360°以上的称大幅度捻转
病名。①疟疾之一。《素问·疟论》:“此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后世论温疟,复有以下几种说法:①因素有伏热,复感疟邪所致者。《金匮要略》:“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
医论著作。1卷。清·徐大椿撰于1767年。本书着重剖析医界流弊,以期医家谨慎治疾。内容有误用补剂、内科杂病误治的论述,不同患者如老人、妇女、小儿治疗上的区别,外科病证治法等。倡导因病施治,简明切要。此
见《江苏药材志》。为绵枣儿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白豆蔻之药材名,详该条。
指妇人在孕期的注意事项。如妊娠药忌、胎前节养六条、胎前用药三禁、胎前十字真言、换睡等。均属护胎法范畴。参见各条。
病证名。指齿衄之因于虚火者。《医门补要》卷上:“病后中虚,使脾不统血,无根之火,逼血上涌牙缝而出,脉虚弦,用六味汤加肉桂三分,引火下降。误与苦寒制火,反大涌出,不治。若胃经实火,口臭脉数有力,宜投犀角
【介绍】:见程林条。
【生卒】:1899~1957【介绍】:针灸学家。原名澹。江苏江阴人。世业医。幼随父乃盈学,后又师从瞿简庄,通内、外各科,尤以针灸见长,深得病家信赖。1930年他于无锡创办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并设通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