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丹溪心法》卷四。即眉棱骨痛。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三七,详该条。
病证名。朱振声《妇女病续集》:“当有经水,阴户内发燥而干醵,由肝火偏炽,下吸肾液,肝肾之阴两亏也,用生地、女贞、阿胶并以生芝麻油涂阴户内;发热而潮湿者,肝火旺而挟湿也,用黄连、黄柏、川楝子,并以川楝子
经穴别名。《素问·刺疟》:“五胠俞各一。”王冰注:“五胠俞谓譩譆。”
《灵枢经》篇名。本篇从体表形态探讨本脏腑的情况,故名。主要论述人体五脏六腑在性质、形态和位置方面存在的差异说明其对健康的影响。同时又指出五脏配合六腑、外与体表皮毛等名有相应的关系。
病名。出《治疗大全》。指疔生于手背威灵穴。证治见手发背条。
十天干各有阴阳所属,其中乙、丁、己、辛、癸为阴。阴干主运气不足,为不及。
痧证之一。指痧毒滞结脏腑经络而慢性发作的病证。《痧胀玉衡·慢痧必须速治》:“痧若紧者,只在顷刻。慢者或期至十日半月而死,或期至一月二月而死,甚有期至三四月而死,此诚痧之慢矣。……痧毒蔓延于肠胃经络间者
见南川药物试验种植场《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漆姑草之别名,详该条。
咽喉之俗称。详咽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