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小儿肠寄生虫病,以蛔虫、蛲虫、姜片虫、绦虫、钩虫为多见,尤以蛔虫、蛲虫病发病更为普遍。这些肠道寄生虫病,轻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重者可危及生命。因小儿接触污染的环境机会多,虫卵通过食物或蚴虫接触
【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遵程。浙江海盐人。年轻时攻考科举,并读家藏医书,后行医,在当时以医术著名。所著《本草从新》(1757年)是对汪昂《本草备要》的增补;《伤寒分经》是对喻嘉言《尚论
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武汉方)。当归90克,木瓜、川芎、桂枝、桑寄生、秦艽、威灵仙、地龙、独活、赤芍药、川乌、骨碎补、防风、羌活、天麻、虎骨胶、五加皮、胆南星各60克,乳香、没药各45克,熟地黄1
产科著作。1卷。清·黄阳杰编。刊于1798年。此书列保胎、保产、产后、保婴四章。强调胎前宜清心节欲、动静相宜;临产当遵《达生编》之“六字真言”;产后须舒情畅志、调护静养。最后详述接生方法及新生儿护理。
指初潮月经。明·万全《广嗣纪要》:“月事初下,谓之红铅。”
温热病邪气内陷的阶段。多由气分证传变或卫分证逆传而来。以夜热甚,心烦不寐,斑疹隐现,舌质红绛,脉细数为主证。营是血中之气,营气通于心,病传营分,显示正气不支,邪气深入,内犯心包,影响神志或病及厥阴肝经
见团岗条。
见《药性切用》。为柑皮之药材名,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尖尾风之别名,详该条。
十三鬼穴之一。出《针灸大成》。即曲池。参鬼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