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穴位刺激结扎疗法

穴位刺激结扎疗法

针灸穴位上行手术切开并刺激与结扎少量组织的治疗方法。操作时,将选定施术部位常规消毒和局麻,在穴位旁开1.5~2.5厘米处作一0.3~0.5厘米的与经络走向垂直的切口,用血管钳斜插至穴位下方肌层中,加压按摩至有麻胀感,再以三角缝针带羊肠线自切口处进入,由深层穿过,至对侧1.5~2.5厘米处穿出,再经原处刺入,内线至原切口处穿出,结扎羊肠线,剪除线头,埋入皮内,包扎固定。实证紧扎,虚证轻扎。15~20天施术一次。结扎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并须避开重要血管和神经。有轻度反应,无需处理;重者,应及时治疗。本法主要用于小儿麻痹后遗症,对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等亦可使用。

猜你喜欢

  • 蛊疝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四。多因邪热灼肾而致。症见少腹急痛,尿时排出白色粘液。宜内服大建中汤。

  • 小腹疽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小腹痈,见该条。

  • 痉病似天钓

    病证名。急惊风类型之一。小儿痉病表现有项背强直,腰身反张,摇头掣疭,噤口不语,发热腹痛,整日不醒,病与天钓不同。多由风寒外邪壅闭经络而致。风重汗出者,用桂枝汤加葛根;寒重无汗者,用葛根汤。参见小儿痉病

  • 褚氏遗书

    医论著作。旧题南齐·褚澄编。本书系唐朝人从褚氏槨中发现石刻整理而成。宋嘉泰年间刊行流传。全书共分为受形、本气、平脉、精血、津润、分体、余疾、审微、辨书、问子10篇。内容简短,说理多据《内经》加以阐述发

  • 气虚淋

    气淋之一。指淋症因气虚所致者。《证治准绳·淋》:“气虚淋,八珍汤加杜牛膝、黄芩汁煎服。老人气虚亦能淋,参、术中加木通、山栀。”参见气淋条。

  • 薛案辨疏

    医案著作。明·薛己撰,钱临疏。本书将薛己医案有关诊断、立论、用药等方面加以辨析、疏解,有助于读者领会薛案原意,开阔了临诊治病的思路。本书收入《国医百家》丛书中。

  • 手太阳经病

    即小肠经病。十二经病之一。《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

  • 地蒲壳

    见《苏州本产药材》。即蒲种壳,详该条。

  • 血山崩

    病名。指血崩。《中藏经》卷七:“治血山崩甚者,以凌霄花焙干为末,酒下三钱。”详血崩条。

  • 刺法论篇

    《素问》遗篇篇名。本篇主要论述五运六气的升降失常与疾病产生和疫疠流行的关系。并列举出刺法、吐法、浴法、药法等防治方法。而最重要的,是提出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及“复本”、“归宗”等基本观点。本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