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目经大成》卷二。即粟疮。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栀子。详该条。
又称滋阴解表。是对素体阴虚而患外感表证的一种治法。症见心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赤脉数等,处方由养阴药与解表药组成,如加减葳蕤汤。此方发汗而不伤阴,养阴而不留邪。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大黄之处方名,详该条。
出《救荒本草》。为菥蓂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即脊柱骨。详该条。
即十香返魂丹,见该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凤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即莲生桂子花,详该条。
疟疾之一。《金匮翼》:“虚疟者,或体虚而病疟,或因疟而致虚。六脉微弱,神气倦怠,是以补养正气为主。经云,症脉缓大虚,便用药,不宜用针。盖病疟而脉虚,气先馁矣。故不宜用针而宜用药。所谓阴阳形气俱不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