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聪
【介绍】:
南北朝时期人。曾于562年携《明堂图》和药书等到日本,对中日医学交流起了促进作用。
【介绍】:
南北朝时期人。曾于562年携《明堂图》和药书等到日本,对中日医学交流起了促进作用。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六方。松香二两,硫黄一两。为细末,香油拌如糊,摊青布少半指厚,卷成条,线扎紧,再用香油泡一日,取出刮去余油,以火点燃一头,下用一碗接之,布灰陆续剪去,取所滴药油,浸冷水
方术之士。古代掌握方技、求仙、炼丹、禁祝、祈祷诸术的人。这种职业的出现开始于周,至秦汉渐盛。《素问·至真要大论》:“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遵《内经》此说,故方士多指方技之士,即医生。
古代正骨手术之一。见《伤科补要》卷一。用于粉碎性骨折,骨断端因缺损不能相接。用杨木代骨植于两断端之间,作为桥梁,使之接续生骨愈合的治疗方法。1958年开展中西结合群众运动时,曾用动物试验方法,验证杨木
【介绍】:参见徐锦条。
①指风痰内盛,上壅清窍。为中风闭证、癫痫等的常见病机。由于风痰壅盛,蒙阻清窍,闭塞神机,故可见神昏肢厥,面白唇紫,喉间痰声漉漉,牙关紧闭,或四肢抽搐等症,治疗宜豁痰开窍,用苏合香丸、导痰汤或通关散等。
见《本经逢原》。为黄明胶之别名,详该条。
即润肺化痰。详该条。
即耳垂。形容耳垂之垂下如珠状,故名。
见《张氏医通》卷十六。即竹叶汤第三方,见竹叶汤条。
证名。指少阴病不应发热而见发热的症状。多见于少阴、太阳合病患者。《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