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为阳,故名。①指心火。详该条。②指阳热亢盛,通常多见于温病。详气分病条。
【介绍】:藏族名医。约生活于五、六世纪之间。西藏人,曾为藏王的御医,是藏医学史上记录的最早的藏族医学家。
古病名。指一种食后即饥,胃脘疼痛的疝气。《诸病源候论》卷二十:“阴气在内,寒气客于足阳明、手少阴之络,令食竟必饥,心为之痛。故谓之饥疝。”
出《伤寒论》。古人把上厕称为更衣,故更衣指排解大便。
见脉诀启悟注释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苦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见《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八。指儿科五种险恶证候。即囟门陷、太阳陷、眼轮陷、胸下陷、肩胛陷,为小儿精髓不足的危象。
即八髎,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即南五味子,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系医学提举司之主要官员,只设1人,始设于1272年(至元九年),官阶从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