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重按沉取,细而小,轻按反见实大。《难经·六难》:“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
见《福建中草药》。又名韩信草、耳挖草、金茶匙、大力草、大叶半枝莲、顺经草、调羹草。为唇形科植物向天盏Scutellaria indica L.的全草。分布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各地。辛、微苦,平。清热
①与天相对而言,属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神(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脏为肝。”《素问·六节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②指耳前之肉。《灵枢·寿夭刚柔》:“墙基(耳
又称炮炙、修治、修事。泛指药材的加工处理,如切饮片、炙、煅、蒸、淬等。药物炮制,早在《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至刘宋·雷教著成《雷公炮炙论》,是我国最早的制药专书。炮制的目的在于:①清除杂质,
即鼻。详该条。
病名。见清·阎纯玺《胎产心法》。亦称过期妊娠。指妊娠足月而逾期半月不产,或月经周期规律,而按末次月经计算,超过42周而未产者。多因气虚或血虚气滞所致。若平素体虚气弱、妊娠足月,无力送胎下行而逾期不产,
病名。出《素问·气交变大论》。症见口腔之唇颊等处粘膜,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或灰白色之小点,单个或多个不等,周围红晕,表面凹陷,局部灼痛,反复发作,饮食吞咽有碍。《医贯》卷五:“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
病证名。亦称太阳经证。一般指桂枝汤证与麻黄汤证。《伤寒溯源集·太阳经纲领》:“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眥,上额交巅,从巅络脑,还出别下项,连风府、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夹督脉而行。风寒客之,故头项强痛也
即胸骨。
【介绍】:宋代医僧。得四明僧人奉真之传,医术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