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肝阳上扰所致的头痛。《类证治裁·头痛》:“内风扰巅者,筋惕,肝阳上冒,震动髓海。”症见头角及巅顶掣痛,眩晕烦躁易怒,睡眠不宁,脉弦等。治宜平肝潜阳为主,用天麻钩藤饮、珍珠母丸等。《医醇賸义·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八。即黄水疮。详该条。
兑,通锐。即锐发。《人镜经》:“耳前发脚为兑发。”详锐发条。
①见《闽东本草》。为牡蒿之别名。②见《广西中药志》。为臭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人体部位名。指肩胛部。《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二十。即乳癖,见该条。
书名。4卷。明·童养学纂辑。刊于1632年。编者将陶华《伤寒六书》予以重纂删订,编次较为明晰。卷1总论;卷2~3分述伤寒及温热病证;卷4治法、方剂。全书对陶氏有关伤寒、温热病的学术经验,作了比较系统的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聚散障、夜星聚散、星月聚散、浮萍障、时发时散翳。多由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或阴虚兼湿热所致。症见黑睛生翳,“或圆或缺,或厚或薄,如云似月,或数点如星,痛则见之,不痛则隐
病名。《中国医学大辞典》:“即伤风,称为小者,别于伤寒之中风也。”参见伤风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涌泉,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