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候名。指呼吸时有哮鸣音。《素问·气交变大论》:“咳喘息鸣。”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亦名错经,蹉经、蹉缠、蹉理症、踵经。多因素嗜辛辣热物,积热郁久,内扰冲任,迫血妄行所致。症见月经来时从大小便俱出。治宜解热毒、调气血。方用分利五苓汤(猪苓、泽泻、白术、赤芍
出《雷公炮炙论》。为延胡索之简称,详该条。
病证名。静光禅师考定《女科秘要》卷三:“经来一半,余血未尽,腹中作痛,变作潮热,或无热,当用红花当归散(当归、红花、牛膝、苏木、川芎、枳壳、赤芍、三棱、莪术),破其余血,则痛止人安。”参见痛经条。
【介绍】:见胡洽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豨莶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甘肃中草药手册》。为补血草之别名,详该条。
疝之别名。出《奇效良方》卷四十七。详疝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锦斋,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仕九品官。精于医,尤长于儿科,撰有《婆心集》一书,未见刊行。
即心阳虚。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