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病名。痿的别称。因四肢痿弱,变易正常的作用,故名。《素问·阴阳别论》:“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支不举。”张志聪注:“痿易者,委弃而不能如常之动作也。”详痿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指辰时。详十二时条。
古代两点论运用于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详阴阳条。
见瘟疫传症汇编条。
见太乙条。
眼科手术器械。因似锄形,故名。见《审视瑶函》。钢铁制造(见图124)。用以割除攀睛胬肉、眼部赘生物等。图124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经来腹痛,详该条。
见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条。
指鼻中隔。实际由三骨组成,即鼻软骨、筛骨正中板、犂骨。
证名。指眼视物不明的证候。《医贯》卷四:“火衰则有昏瞑之患。”参见目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