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月季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寒湿内侵,困遏脾阳,运化失司所致的腹泻。元·朱震亨《幼科全书》:“泄泻清白,或乳食不化,腹痛四肢冷,面白,不作渴者,此寒湿也。”治宜温中利湿。用五苓散送服理中丸。
即戌时。《素问·标本病传论》:“冬人定,夏晏食。”
【介绍】:晋代医生。彭城(今江苏境内)人。以医知名,治病多验。
书名,见荀勗《中经薄》,1卷。子仪系扁鹊弟子。原书已佚。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明代医生。河南洛阳人。年轻时以文章名,后学医,自号薜衣道人。长于治疗疮疡及正骨等,后入山修道。
即补血。详该条。
见本事方续集条。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又名颧骨疔、赤面疔。多因胃经积火成毒而生。不论左右,初如粟米色黄,次如赤豆,顶凹坚硬,按似疔头,麻痒疼痛。刃宜蟾酥丸,次服黄连消毒饮。外治法同疔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