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疫疔

疫疔

病名。又名鱼脐丁鱼脐疮脉骨疔。《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疮头黑深,破之黄水出,四畔浮浆起,狭长似鱼脐,故谓之鱼脐丁疮。”《疡医准绳》卷二:“若因开割瘴疫牛马猪羊之毒,或食其肉,致发疔毒,或在手足,或在头面,或在胸腹,或在胁肋,或在背脊……或起紫泡,或起堆核肿痛创人,发热烦闷,头疼身疼骨节烦疼。”与今之皮肤炭疽证同,故今人称为疫疔。系因感染疫死畜毒所致。好发于头面、颈项及手臂等暴露部位。初起证见皮肤出小疹,形如蚊迹蚤斑,迅即发为水泡,继则出血坏死,干燥结黑痂呈凹陷,形如脐状,周围肿胀蔓延,身发寒热。可用丝瓜叶、连须葱茎叶捣烂,以酒和服。余治同疔疮。同时应隔离患者,深埋死畜。加强屠宰管理,做好预防工作。

猜你喜欢

  • 侯自然

    【介绍】:宋代医家。撰《难经疏》十三卷,佚。

  • 海底痈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即悬痈。详该条。

  • 明目四神丸

    《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卷二十二方。枸杞子(酒水拌,分四份。一用小茴香三钱炒,去茴;一用川椒三钱炒出汗,去椒;一用青盐三钱炒;一用黑芝麻三钱炒)八两,白蒺藜四两,当归头(酒炒)、熟地黄各三两,石决明、

  • 人参泻心汤

    《温病条辨》卷二方。人参、干姜、白芍药各二钱,黄连、黄芩各一钱五分,枳实一钱。水煎,分二次服。治上焦湿热未清,里虚内陷,神识如蒙,舌滑脉缓。

  • 气滞痛经

    病证名。属痛经证型之一。多因情志抑郁,气机不畅,气滞则血涩,冲任血行郁阻,不通则痛。每在经前或经行时,下腹部胀甚于痛,或兼胸乳胀闷不舒,经行涩滞不畅。治宜行气开郁止痛。方用加味乌药汤、七制香附丸、金铃

  • 膺中

    体表部位名。胸前两旁高处。《灵枢·本输》:“足阳明,侠喉之动脉也,其腧在膺中。”

  • 手表

    人体部位名。指手背。《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

  • 中脘疽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七。又名胃疽。指生于脐上四寸中脘穴之腹皮痈。证治见腹皮痈条。

  • 杂类名方

    见济生拔粹条。

  • 滋补

    用滋养强壮、浓郁厚味的药物如熟地、山萸肉、兔丝子、枸杞子、龟胶、鹿胶等填补肾阴的治法。参见补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