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即骆驼蓬,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三。即酒刺、粉刺。详各该条。
《古今医鉴》卷十一方。当归一钱五分,生地黄、黄芩、香附各一钱,黄连(姜炒)、白芍药各八分,川芎、黄柏、知母各五分,艾叶、甘草各三分。为粗末,水煎,空腹服。治血虚有热,月经先期而至者。
【介绍】:见耶律倍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尖尾风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本草纲目》。为乳香之别名。②见《本草纲目》。为檀香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珍珠母,详该条。
病名。《外科大成》卷二:“漏管入通于囊也。”即穿通阴囊的漏管。相当于附睾结核所致的窦道。
指由于针刺而产生的晕厥现象。《针灸大全·金针赋》:“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当针刺时,患者感觉头晕,恶心,目眩,心悸,继而面色苍白,冷汗出,四肢厥逆,血压降低,脉搏散弱,甚至突然意识丧失者,即为晕针。
见《张氏医通》卷十六。即人参养胃汤,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