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论著作。2卷。明·戴思恭撰于1443年。书中论述各类病证的病因、病理、证脉、治法等,均本于其师朱震亨之意,予以推求发挥,对于朱氏的养阴学说及其临床运用有较深入的分析。本书本无传本,嘉靖年间由汪机编录
经外奇穴名。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位于手背中央,与掌心劳宫穴相对处。主治落枕,五谷不消,腹痛泄泻,掌指麻痹,五指不能屈伸,小儿脐风,手背红肿发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
出《证治准绳·杂病》。即阴痫和阳痫。各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苜蓿之别名,详该条。
出《太平圣惠方》第九十一卷。亦称痱子,即疿疮。见该条。
指寸法之一种。是以患者本人中指第一、二指节横纹桡侧端间距离为1寸量取穴位,故名。《太平圣惠方》:“今取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节内度两横纹,相去为一寸。”适用于四肢直寸与背部横寸取穴。
见《广西野生资源植物》。为黄毛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忍冬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夜关门之别名,详该条。
喻脉象的软弱。《灵枢·四时气》:“脉软者,病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