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清代医家。字双池。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辑有《医林纂要探原》一书(1758年),论述医理及本草药性,强调阴阳五行、四时、六气等古典医理,主张诊病需要逐本。
①见《外科精要》。为何首乌之别名。②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金刚散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鱼鳖金星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疫疠之一。又名核瘟。为一种烈性传染病。见《鼠疫扶微·病情篇》。多因感触病鼠秽气,疫毒侵入血分所致。《鼠疫约编》:“何谓鼠疫,疫将作而鼠先毙,人触其气,遂成为疫。”证见发病急骤,寒战发热,头痛面赤
即十二病绝产。详该条。
1卷。清·汪昂撰。刊于1694年。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编成七言歌诀200余首。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刊印后相应地出
病名。指痢疾之因骤受暑湿热毒所致者。见《医学传灯》卷下。《医门法律》卷五:“又有骤受暑湿之毒,水谷倾囊而出,一昼夜七八十行,大渴引水自救,百杯不止,此则肠胃为热毒所攻。”若里急后重者,宜大黄黄连甘草大
证名。指两眼巩膜泛现黄色。有虚实之辨。《罗氏会约医镜·杂证》:“然目黄亦有虚实之异。实热之黄,以湿热内蓄、郁蒸而成,清其热而黄自退;若虚寒之黄,以元阳日剥,津液消索而然,即无烦热脉症,惟有干涸枯黄,此
①见《四川中药志》。为水八角之别名。②见《四川中药志》。为草血竭之别名。③见《分类草药性》。为红白二丸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证名。见《类证治裁·咳嗽》。即早晨嗽。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