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云南中草药》。为漆大姑之别名,详该条。
指体内轻清升发之气。走向上窍的阳气,发于肌表腠理的卫气,充实四肢而具有卫外作用的阳气等,均属清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出《摘元方》。为柳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半夏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紫珠之别名。②见《安徽中草药》。为墨旱莲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为蒲公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增辑验方新编》。即羊毛疔。见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三月泡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苦木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患喉痹时合并腮腺肿痛者。《本草纲目》稻附方:“喉痹、叱腮。用糯米三升,……水调如膏药,贴项下及肿处,一夜便消。干即换之。当令湿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