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草
见《云南中草药》。为蛾药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蛾药之别名,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代赭石之别名,详该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猪苓之别名,详该条。
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即丹痧,详该条。
【生卒】:十九世纪中叶【介绍】:清末医生。江苏上元人。业儒兼通医,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宁(南京)后,在内医场斐成主持下,以民间药物治疗东王杨秀清属下军内的疫病,有效果;并曾随李俊良等医生为东王杨秀清
出《金匮要略》。为冬葵子之简称,详该条。
病名。见《丹溪心法·痓》。即阴痉。详该条。
养生术语。始见于《灵枢·病传篇》:“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焫、饮药之一者。”参见导引及行气条。
即红尖黑根舌,舌的前半部红色无苔,舌根有燥黑苔。为热在下焦之候,大便秘结者,宜通下泄热(见《伤寒舌鉴》)。
【介绍】:明代医家。字惟和。黎阳(今安徽休宁县东南)人。原姓施,因继承吴云川的医业,改姓吴。行医五十年,尤其精于儿科。著有《痘疹心法》一书,已佚。长子潢,承其业,复姓施。
见《草药手册》。为破骨风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