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名。见《伤科汇纂》。髃骨的别称。
病名。即滑泄。《医略六书·杂病证治》:“洞肠泄,大孔如竹筒,关门不闭也。”详滑泄条。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介绍】:见吕留良条。
病名。指位于上星穴处的痈。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又名顶门疽、佛头疽。由脏腑阴阳不调,热毒上壅而致。患处起核,色紫坚硬肿痛,脉洪大而数者为实,脉微细而数者为虚。治法:实证见外痈条,虚证见无头疽条。
病证名。出《素问·通评虚实论》。《幼科要略》:“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素问》:“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手足温则生,寒则死。”高士宗:“乳子秉质未充,借后天乳食以生,故胃气行于四肢,而
病证名。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虚损证治》。又称遗精。详该条。
【介绍】:见李駉条。
【介绍】:宋代医家。著《黄帝八十一难经注释》1卷,已佚。
与疏郁理气义同。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