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丹溪心法·泄泻》。又称暑泄。指暑毒之邪伤于肠胃所致的泄泻。《证治要诀》卷八:“暑泻,由胃感暑气,或饮啖日中之所晒物,坐日中热处,证状与热泻略同,宜胃苓饮,或五苓散加车前子少许。”《杂病源流犀
【介绍】:见程式条。
胸骨下端剑突周围部位。古称剑突为心坎骨(见《伤科补要》卷一)。
《山海经·东山经》:“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晋·郭璞注:“箴石,可以为砥(砭)针,治痈肿。”参见砭石条。
出《张氏医通》卷十。即胎不长。详该条。
见灸膏肓腧穴法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经漏下血夹有白色液体。参见崩漏条。
三十六黄之一。①《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血黄者,头痛心闷,眼运欲倒,胸膈热壅,鼻衄不止,咽喉干燥,舌上生疮。若身热如火,头面肿者,难治。”②《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三日鼻中出血,大小便亦下血,心
出《玄女经》。即处女膜。
病名。见《中医临证备要》。即痱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