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指生于手、足丫间背面皮中之硬结。三、五个不等,并有疼痛。治同足叉发。
即尿,详该条。
病名。指因阳气不足,寒气留于皮肤而出现的全身肿胀。《灵枢·水胀》:“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医醇賸义》以此症由于宗气失守,虚气无归
《温病条辨》卷三方。人参、山药、茯苓、莲子、芡实、补骨脂、肉苁蓉、山茱萸肉、五味子、巴戟天、菟丝子、覆盆子。水煎服。治老年久痢,脾肾阳虚,大便溏泻。
见《东北资源植物手册》。为罗布麻之别名,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
病名。痟通“消”。见《世医得效方》卷六。即消渴,详该条。
【介绍】:见郑浆条。
【介绍】:见郑承海条。
见《植物学大辞典》。为鹅脚板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