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流痰

流痰

病名。骨关节慢性破坏性疾病兼有脓肿者。见清·余景和外证医案汇编》卷三。本病变在破坏过程中,少有新骨形成,当脓肿形成后可以流窜,溃后脓液稀薄如痰,故称流痰。为无头疽的一种,相当于骨与关节结核。多发于儿童和青年,患者常有肺结核病史。发病部位以脊椎、髋关节为多,次为膝、踝、肩、肘、腕关节。故因患病部位不同,又有龟背痰鹤膝痰穿踝痰穿拐痰鸡胸痰附骨痰肾俞虚痰环跳流痰等名称。其病因多为先天不足,或久病肾阴亏损,骨髓不充,外邪乘虚而入,痰浊凝聚;或跌扑损伤,气血不和而诱发。病初局部酸胀微肿,不红、不热、不痛;久则漫肿疼痛成脓,周围肌肉萎缩;后期由于阴亏火旺,可有午后潮热盗汗、身困无力、食少、溃流清稀脓液及败絮样物,久则疮口凹陷,周围色紫,形成窦道,不易收口。治疗初宜补肝肾、温经化痰为主,用阳和汤小金丹之类;中期宜扶正托毒;后期疮溃脓成,难于收口,当重扶正。气血亏损者,用人参养荣汤;若阴虚火旺者,用大补阴丸之类;若窦道形成,应配合外用七仙条千金散粘附药线插入管内。亦可采用手术治疗。

猜你喜欢

  • 蛎蛤

    出《神农本草经》。为牡蛎之别名,详该条。

  • 黄檗

    出《本草经集注》。即黄柏,详该条。

  • 宛陈则除之

    针灸治疗法则。凡外伤瘀积、丹毒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瘀血凝滞等病症,可用针刺或三稜针放血或刺络拔罐法等治疗。《灵枢·小针解》:“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张景岳注:“宛,郁同。陈,积也。除之去其滞。”

  • 赵廷海

    【介绍】:见赵兰亭条。

  • 尺寸

    ①尺脉与寸脉。《灵枢·终始》:“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少,而不称尺寸也。”②寸口脉。《难经·二难》:“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

  • 紫藤香

    见《卫济宝书》。为降香之别名,详该条。

  • 莫君锡

    【介绍】:隋代医生。大业中(605~616年),曾任太医。

  • 子母疬

    病名。即瘰疬大小不一者。见《医宗金鉴》卷六十四。详瘰疬条。

  • 四气调神大论篇

    《素问》篇名。四气,指春、夏、秋、冬四时气候。调,调养;神,指人们的精神意志。四时气候的变化,是外在环境的一个主要方面;精神意志的活动,则是人体内在脏气活动的表现。内在脏器与外在环境统一协调,才能保证

  • 李长科

    【介绍】:见李小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