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马齿苋之别名,详该条。
即产后泄泻。详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败酱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热毒之气,客于腠理,搏于血气,发于外,上赤如丹热,毒与血相搏而风气乘之,所以赤肿进走而遍体。亦称赤进丹毒,治宜清热解毒,用大连翘汤、消毒饮加减。
出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即孤浆。详该条。
即十二刺。见该条。
病证名。一作蓄血。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①指外感热病,邪热入里,与血相搏,而致瘀热蓄结于内的证候,即伤寒蓄血证,太阳腑证之一《重订伤寒补天石·续集》卷下:“蓄血者,瘀血蓄结于内也。或当汗不汗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光慈菇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血风藤之别名。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京门,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