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医官职称。属翰林医官院。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亦作丁翳。又名钉翳根深、钉头翳、钉翳障。本症来势迅猛,初起黑睛生翳,根脚如订深入,目赤疼痛,牵连头额,羞明泪出。失治则穿透黑睛,接引黄仁,可成蟹睛。若赤痛羞明等症消退,黑睛则遗
儿科著作。20卷。明·薛铠撰,薛己增补。刊于1555年。前10卷论述婴儿初生护养法、儿科疾病诊法、变蒸、五脏主病,以及幼儿内科杂病的证治;此系薛铠原作,并由薛己补入其临床的医案部分。后10卷论述有关幼
前进为往,后退为复。《素问·六微旨大论》:“故气有往复。”气旺则前进,气衰则后退。
病证名。见《仁斋直指方》。系指牙齿浮动欲落。手阳明之支脉入齿,壅则齿浮,虚则宣露。参见牙齿动摇条。
病名。《审视瑶函》:“此症谓风飏游丝,偶然撞入目中而病痛也,即今人呼为天丝打眼。”即飞丝入目证。详该条。
出《灵枢·经水》。即手太阳小肠经,见该条。
脾所主之肌肉为脏腑的外卫,循行于皮肤之中的卫气为体表之外卫,合称两卫。《灵枢·九针十二原》:“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
宋代医疗福利设施。创立于1249年(淳祐九年),据载系专为收养被遗弃的婴幼儿。局内有药局,并为贫病者医治。
出《澹寮方》。为谷芽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