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永类钤方

永类钤方

书名。22卷。元·李仲南撰于1331年。作者出于寿亲养老之孝道,检古今医书,并以脉、病、因、证增为五事,钤而为图,予以贯串,编成此书。所论多本医经伤寒有法,杂病多方。引文翔实丰富,且注明出处。其中卷22折伤门内容尤为精详,对各类骨折关节脱位的整复手法作了较为详尽的记载,对后世整骨术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建国后有影印本。

猜你喜欢

  • 恶(wù)日

    证名。出《兰室秘藏》卷上。即羞明。详该条。

  • 白秃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即白秃疮,见该条。

  • 碎蛇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脆蛇之别名,详该条。

  • 肺善

    五善之一。声音响亮,肌肤滑泽,大便如常者为肺善(见《外科正宗》)。

  • 徐雄

    【介绍】:南北朝时期南齐医生。世代业医,精于诊断,其父徐文伯为南北朝时期名医。

  • 酒杯花

    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为黄花夹竹桃之别名,详该条。

  • 中经

    中风类型之一。《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正气引邪,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病情较中络略重。《医学正传·中风》:“或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但手足不遂,语言

  • 小儿诸热辨

    见许氏幼科七种条。

  • 血鼓腹胀

    病证名。指鼓胀之由于瘀阻血络引起者。《症因脉治》卷三:“血臌腹胀之症,腹胀不减,肚大紫筋,腿足或见血缕,小便反利,大便或黑,血在上则漱水多忘,血在下则小腹闷痛。”多因七情失调,或过食辛辣,血热妄行,不

  • 暑产

    见汪朴斋《产科心法》下集。即热产。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