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疝之别称。出《奇效良方》卷四十七。详疝条。②即奔豚。以其因气上冲而发。故名奔豚气。详奔豚条。
舌尖舌根俱黑苔,舌中部白苔的舌象。为心肾热极,脾胃真热假寒证候。若证见发热詀语,呃逆干呕,食入即吐,意识朦胧,为热邪弥漫,火毒炽盛,可用十全苦寒救补汤(见《伤寒舌鉴》)。
出《婴童百问》。即脾疳。见该条。
指妇人三十六种疾病。《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三十六疾者、是十二癥、九痛、七害、五伤、三固谓之三十六疾也。”详见各条。
即白散,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论月水》。即激经。详该条。
指背部。《素问·脉要精微论》:“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
病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颊疡。见该条。
东汉时医官职称,为太医监之下属官职,计2名,其职责掌管医方。
病证名。《颅囟经》:“初生小儿一月内,乳利如血,是母胸有滞热所作也。”治宜清除滞热,用荷叶蒂、黄连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