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虚痰

猜你喜欢

  • 紫上黄苔湿润舌

    舌淡青紫,而中有黄湿苔。为食伤脾胃,里寒实证之候。如胃脘脐周按之硬痛,或时有矢气,脉沉细者,可用温下法(见《伤寒舌鉴》)。

  • 足太阴经筋病候

    病证名。又名季春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灵枢·经筋》:“足太阴之筋,……其病足大指(趾)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下引脐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

  • 顺化

    运气学说术语,见《类经图翼》。指司天之气生在地的五运之气,由于司天之气在上,下生在地五运之气,为顺,与在地之五运上生司天之气的“小逆”相反,故称“顺化”。如甲子、甲午年,少阴君火司天,下生在地之土运,

  • 证名。出《灵枢·五味》。又称口渴。①指自觉口咽干燥之证。多因肺胃有热,津耗血少所致。也可因水湿、痰饮、瘀血阻滞,或脾虚不运,或肾阳虚衰不能化气,使津液不能上承而致肺胃有热者,渴喜冷饮,便秘溺赤,苔黄脉

  • 杨文翰

    【介绍】:见方贤条。

  • 产后四肢虚肿

    病证名。《经效产宝·续编》:“产后四肢虚肿者如何?答曰:产后败血乘虚停积于五脏,循经流入四肢,留淫入深,回还不得,腐坏如水,故令四肢面目浮肿。医者不辨,作气治之,凡水气多用导水药极虚之。夫产后既虚,又

  • 元希声

    【生卒】:八至九世纪【介绍】:唐代医家。撰有《行要备急方》一卷。《外台秘要》记载:元希声为元侍郎(唐宫庭主管医疗等的官员),曾集有《张文仲疗诸风方九首》。

  • 芳香化浊法

    《时病论》卷四方。又名雷氏芳香化浊法。藿香叶、佩兰叶各一钱,陈皮、制半夏各一钱五分,大腹皮(酒洗)一钱,厚朴(姜汁炒)八分,鲜荷叶(为引)三钱。水煎服。治五月霉湿,并治秽浊之气。

  • 一叶一枝花

    见《湖南药物志》。为盘龙参之别名,详该条。

  • 会厌

    解剖部位名称。出《灵枢》。位于舌部及舌骨之后,形如一树叶,柄在下,能张能收,呼吸语言时会厌开启,饮食吞咽或呕吐时,则会厌关闭,以防异物入气道。《儒门事亲》卷三:“会厌与喉上下以司开阖,食下则吸而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