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虚

气虚

气的虚衰不足。统指脏腑正气虚弱。《景岳全书·传忠录》:“如心气虚则神有不明,肺气虚则治节有不行,脾气虚则食饮不能健,肝气虚则魂怯而不平,肾气虚则阳道衰而精少志屈,胃气虚则仓廪匮而并及诸经,三焦虚则上中下俱失其职,命门虚则精气神总属无根。凡此者,何非气虚之类?”但肺主气,脾为化生气血之源,肾为元气之根本,故气虚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尤为密切。《素问·通评虚实论》:“气虚者,肺虚也。”《杂病源流犀烛·虚损痨瘵源流》:“气虚者,脾肺二经虚也。或饮食,或劳倦,气衰火旺,四肢困热,无气以动,懒于言语,动作喘乏,自汗心烦,必温补中气。”《东医宝鉴·杂病篇》:“夫肾虚为病,不能纳诸气以归元。……肺出气也,肾纳气也,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藏。凡咳嗽暴重,动引百骸,自觉气从脐下逆奔而上,此肾虚不能收气也,当以补骨脂安肾丸主之。”参见气病等条。

猜你喜欢

  • 急性阑尾炎

    急腹症之一。属祖国医学肠痈范围。多因饮食失节,寒温不调,情志所伤,暴急奔走等而成。症见脐腹部走窜疼痛,数小时后固定于右下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伴恶心呕吐,寒热不适,进而热盛肉腐,瘀结成块,形成阑尾周围

  • 涵虚子

    【介绍】:见朱权条。

  • 惊疳

    见《婴童百问》。即心疳。见该条。

  • 熏草

    出《山海经》。为零陵香之别名,详该条。

  • 收靥

    痘至收靥,为毒尽将愈的证候。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痘至九日、十日之间,脓浆满足而色苍蜡者,必发热熏蒸,此回浆之候也,俗名谓之烧浆,又谓之干浆。盖真阳运化,其水自消烁而收靥矣。若及时回浆,当靥而不

  • 胎哭

    见瞻甫《慈航普渡》。即子啼。详该条。

  • 又称邪气。与人体正气相对而言。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损害。《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和疫疠之气等致病因素。因从外侵入人体,故又称外邪。

  • 涩剂

    十剂之一。用酸敛固涩药物组成,具有收敛精气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涩可去脱,牡蛎、龙骨之属是也。”刘完素曰:滑则气脱,如开肠洞泄、便溺遗失之类,必涩剂以收敛之。”“张从正曰:

  • ①同涩。枯涩、滞涩。《素问·汤液醪醴论》:“荣泣卫除。”谓荣血枯涩,卫气的作用消失。②凝聚。《素问·举痛论》:“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素问·经络论》:“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③泪。《灵枢·

  • 肾中风

    古病名。又名肾脏中风。风邪入中于肾经而致的症候。主症为腰痛不得俯仰。《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肾中风,踞而腰痛。”参见肾脏中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