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又称鹜泄、鸭溏。《张氏医通·大小府门》:“鹜溏者,中寒糟粕不化,色如鸭粪,所以澄沏清冷,小便清白,.湿兼寒也。附子理中汤。”《金匮翼·泄泻诸症统论》:鹜溏者,水粪并趋大肠
见《珍珠囊》。即灯心草,详该条。
【介绍】:见葛正蒙条。
见《中药通报》5(1):27,1959。为连钱草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宋代医官。由开封(今河南开封)迁吴县(今江苏苏州),高宗赐名良惠,因而忘其原名。
见《草药手册》。为白及之别名,详该条。
即砭石。《礼记内则》:“古者以石为针,所以为刺病。”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马棘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明·秦景明《幼科金鍼》。即哮拔、醋呛哮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奇效良方》。位于舌面中点。主治哮喘,咳嗽,消渴,舌强,吐舌等。先用消毒纱布裹舌外牵,直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若治哮喘咳嗽,可用隔姜灸。如热嗽,于艾炷中加雄黄末少许;如冷嗽,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