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藕节,详该条。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素中。陕西三原人。撰有《伤寒辨证》(1678刊刻)、《痘疹辨证》(1678刊)等书。
见《金匮要略》。即术附汤,见该条。
出《岭表录异》。为槟榔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张氏医通》。指喉风发病急骤,快如走马之势,故名。多由血热气盛,肺胃火炽,毒火上冲咽喉所致。《喉科种福》卷四:“走马者,言其迅速之至。有头痛身疼,面赤口红,颈项肿痛,牙关紧闭,痰响若拽锯,声音
【生卒】:十九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兼官吏。字含芳,又字芳亭,别号杏林子。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初为郡库生,官至通判等职,曾居住于广州。撰有《保赤存真》。另有《梦塘三书》、《麻痘合参》等书,未见刊
病名。指感受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喘急、头痛、身痛等表证。《万病回春·伤寒》:“四时感冒风寒者,宜表解也。”方用荆防败毒散、十神汤等。头痛身痛甚者,可用神术散、川芎茶调散。咳嗽重者,
阴阳,指寸脉、尺脉(一说指浮、沉)。两部(浮沉)之脉俱见紧象。多因寒邪外束,表气不宣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方。竹沥一升,生姜、芍药各四分,大青叶、栀子仁、升麻、茯苓、麻黄、玄参、知母各三分,石膏、生葛根各八分。为粗末,水煎去渣,下竹沥更煎,分三次服。治肝实热,阳气伏邪热,喘逆闷恐,目
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一。即砭镰法。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