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东中药》。为土荆芥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遵义医学院)。红藤60克,三棵针30克,大黄(后下)、牡丹皮、川楝子各15克,芒硝(冲)6克。水煎服,日二剂,分四次服,症状减轻后改为每日一剂,分二次服,在急性炎症消失后,
《婴童百问》卷八方。炒黄连、鳖甲(酒炙)、煨肉豆蔻、使君子、炒神曲、炒麦芽各半两,麝香半钱,诃子肉一钱半。为细末,面糊为丸,芥子大,米汤送下。治小儿脾疳,肌瘦潮热,盗汗,饮食易伤,脏腑不调泄泻,糟粕不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四。即手心毒。见该条。
同肺热。详该条。
病名。《外科全生集》卷一:“贴骨疽,患在环跳穴,又名缩脚疽。皮色不异,肿硬作痛者是。”证治参见附骨疽条。
即胎兼癥瘕。详该条。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十二地支各有阴阳所属,其中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宋代未独立设科,元、明代医学分十三科,始独立设咽喉科。参见十三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