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团
见《安徽中草药》。为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LI2。出《灵枢·本输》。别名间谷。属手阳明大肠经。荥(水)穴。位于食指桡侧,掌指关节前凹陷处,当赤白肉际,微握拳取穴。布有桡神经的指背神经,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桡动、静脉的指背及指
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轮廓无伤,但视而昏花,开闭则干涩异常,掀睑细看,外面养睛神水,有若蜗牛之涎,涎游于黑白之间,徒光无润,须臾风轮内外,气象渐变,枯败如死人,故曰神气枯瘁。”类今之
书名。1卷。清·郑梅涧撰。刊于1797年。本书根据作者的多年临床治疗心得,对白喉的辨证论治、药用宜忌、药性、常用验方等都作了比较概括的论述。1956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见《河南中草药手册》。为猪毛菜之别名,详该条。
祛湿法之一。用芳香去湿的药物以宣化上焦湿邪的方法。如湿邪在表,用疏表化湿,如藿香正气散。湿温时疫,喉痛胸闷,用清热化湿法,如甘露消毒丹。,
病证名。小儿丹毒的一种。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小儿三焦风热,乘于肌表,风动火生,风火相搏,自发寒热,遍身如丹,似痧非痧,斑如雪片,上有风粟,发之多痒,烦渴焦躁者,蚂蚁丹也,以化斑解毒汤主之。”
见《广东中草药》。为天文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外科启玄》卷五。即乳结核。见该条。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产后恍惚,由心血虚而惶惶无定也。……失血则神不守舍,故恍惚无主,似惊非惊,似悸非悸,欲安而忽烦、欲静而反扰,甚或头旋目眩,坐卧不常,夜则更加,饥则尤剧,宜天王补心丹。”
《圣济总录》卷四十二方。黄芩、炙甘草各二两,人参、桂(去粗皮)各一两,苦参、茯神各半两。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煎,去渣,不拘时服。治肝胆俱虚,热气上熏,口中常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