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厥。颠仆、跌倒。《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齐郎中令循病,众医皆以为蹶,人中而刺之。”《吕氏春秋·重己》:“多阴则蹶,多阳则痿。”
病名。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病。见《外科正宗》卷四。多因风、湿、热、虫四者为患。发无定处,初为皮肤发痒,后起淡褐色粟粒样丘疹,表面有落屑,病损逐渐扩大,融合成片,形成肥厚粗糙皮损,形状不一,瘙痒明显,搔
病名。见《医经溯洄集·中风辨》。简称真中。系指外中风邪而致的中风病。与类中风之风从内生者不同。《医略十三篇》:“真中风者,真为风邪所中。”症见猝然倒仆,昏不知人,或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能言。治疗
病名。见《疡医大全》。相当于耳源性颅内感染。参见黄耳伤寒条。
病名。即下颌关节脱臼。出《千金要方》卷六上。又名颊车骨脱臼、下颏脱落、脱颏、落下颏、牙关骨打落、颌颏脱下、吊下巴、下巴脱落等。多因肝肾虚损,气血不足,筋肉松弛,过度张口或外伤等所致。通常分单侧脱与双侧
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三。指先有经闭而后发生肢体肿胀者。病因寒湿伤于冲任,血壅经隧,气机不行,以致经脉不行,经血分而为水,流入四肢。症见先经闭而后出现水肿,治宜调经为主,其肿自消。方用调经散
①《圣济总录》卷一百六十九方。蝎尾(微炒)、铅粉各一钱,炮白附子、炒夜明砂各半两,炒僵蚕七枚,青黛一皂子大,冰片、麝香各半钱,炮天南星一分。为末,面糊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睡前薄荷汤化下。治小儿惊热
见《广西植物名录》。为臭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为臭茉莉之别名。详该条。
颊车骨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