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咳嗽由痰郁火邪引起者。《明医杂著》卷二:“火郁嗽,为痰郁火邪在中,宜开郁消痰。用诃子及香附、瓜蒌仁、半夏曲、海石、青黛、黄芩为末,蜜调为丸。噙化。”又:“若因肺胃蕴热、痰气不利,宜用前药。若
见《本经逢原》。为茵陈蒿之处方名,详该条。
水泻之古称。出《素问·气交变大论》。又称注泄、注下。以其泄下如水注,故名。详水泻条。
维族医学著作。作者及著作年代不详。文献记载了当时该地区常见的一些皮肤病病名。如脓肿、结节、癞、疥、癣,以及怀胎、流产等。收载维医常用药如酥油、葡萄酒、石榴、茜草、胡椒、小豆蔻等。内容简单,未涉及理论,
指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所属的穴位,共309穴。见表。
【介绍】:见孙志宏条。
见面王条。
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血寒经行后期。详该条。
见《千金翼方》卷十六。即孔子大圣知枕中方,见该条。
病名。出《寿世保元》卷五。即癫疝。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