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处方中某些果实或块根类药物的计数单位。如大枣三枚(去核)。一般应以大小适中者为度。为保证用量准确,后世对这类药大部分已改用重量单位,如附子、乌头、桃仁、杏仁等。

猜你喜欢

  • 脐带法

    古代下胎毒法之一。用本儿落下脐带,瓦上焙燥为末,入辰砂、黄连、甘草末各五分,和匀蜜拌,分作三五次涂乳母乳上,候儿吞之。必须一日夜吞尽,次日恶毒皆从大便而出(《证治准绳》)。

  • 接骨金粟兰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九节茶之别名,详该条。

  • 冷瘼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五。又名冷丹,为丹之一种。古人以色赤者为之丹,色白者谓之冷瘼。由火毒内蕴未发,肌肤外受寒邪郁遏而致。肤见白斑块,或成片如饼,无热无痛,游走不定。治宜内服乌药顺气散,外用生姜擦患处

  • 阳虚眩晕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三。因阳气不足,清阳不能升达头部所致。《医略六书·眩晕》:“元阳寒冷,真火不归,眩晕,躁扰,此虚羸人多阳虚眩晕。”症见头晕头痛,恶寒,耳鸣耳聋;或眩晕欲倒,气短自汗,手足冷,

  • 伏气解

    书名。1卷。清·叶霖撰于1897年。这是一部专论伏气病的著作。叶氏依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等有关伏气致病的理论,阐析各种伏气病的病因、病理、证候和治法,可供临床参考。但作者过于强调和推算运气与发病的关

  • 肩毒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二十二。泛指肩部之痈疽。

  • 体液所化的泡沫。《灵枢·周痹》:“风寒湿气客于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

  • 痰疝

    病名。见《医学入门》卷五。即因痰湿内郁所致的疝症。其症痛有常处,触之有形。宜理气化痰,用海浮石、香附二味,姜汁调服。

  • 羞明畏日

    证名。见《兰室秘藏》卷上。即羞明。详该条。

  • 挑治疗法

    又称针挑疗法,截根疗法。是指以三棱针等针具在体表特定部位或穴位,挑断皮下白色纤维样物,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专门用以治疗痔疮者,又称挑痔疗法。此法在我国民间流传甚广,解放后经医务工作者总结发展而成。临床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