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多因血崩失血过多,心肝失养所致。症见两目昏暗,卒倒不省人事。治宜补血止血。方用固本止崩汤。若崩血不止,汗出肢冷,脉微欲绝者,为气随血脱危重症候,治宜回阳救逆,急与参附汤以救逆
出《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即蛔虫。详蛔虫病条。
见《新华本草纲要》。为黄堇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即杨梅疮。详该条。
【生卒】:七世纪中【介绍】:唐代本草家。657年参加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行的药典《新修本草》的编撰工作。书成后写了序。并撰有《本草音义》20卷,已佚。
灸疗专书。清·吴亦鼎撰。4卷。刊于1851年。卷1论灸疗的方法、禁忌、灸后调养、经络循行及释周身部位名称;卷2为十二经、奇经八脉的经穴位置与灸法;卷3~4论诸病病候及灸法;最后附医愿一文。作者认为“针
出《北史》。即刺蜜,详该条。
骨名。即髋骨。详该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腹皮痈。见该条。
病名。见《外科或问》。即游丹。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