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素问·刺志论》:“气虚身热,得之伤暑。”因元气本虚,伤于暑湿所致发热。治用李东垣及王孟英清暑益气汤。亦有因饮食劳倦,内伤脾胃而致气虚发热。宜用甘温除热。详气虚热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臭牡丹之别名,详该条。
少火,指正常的阳气;气,指气机,即各种机能。少火有生发气机、维持生命活动的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医学正传》卷一:“少火生气
面色憔悴无华。为慢性病容,系久病脏腑气血耗伤所致。
见《江苏药材志》。为枳椇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不详。撰有《备问方》1卷,已佚。
【介绍】:见李柽条。
见《赤水玄珠》卷五。即大正气散,见该条。
书名。见《崇文总目》。1卷,已佚。
出《素问·藏气法时论》。助,佐助。《本草纲目》:“辅助粒食,以养民生”。指枣、李、杏、栗、桃等水果是平衡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辅助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