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李汤卿

李汤卿

【介绍】:

元末医家。与刘完素、三传弟子王青字同时,学宗刘完素、张子和,尤重经络运气学说。创轻、清、暑、火、解、甘、淡、缓、寒、调、夺、湿、补、平、荣、涩、和、温十八剂。于病证立名,不循旧说。撰《心印绀珠经》,述经络、运气脉法、病证、伤寒及方药等。后世评其书“微而臧,约而达”,足见其简明实用。朱之父传其术。

猜你喜欢

  • 脚面骨

    跗骨的别名。详该条。

  • 红蓝花

    出《金匮要略》。为红花之别名,详该条。

  • 钦饶诺布

    【生卒】:1882~1965【介绍】:著名藏医学家。西藏拉萨人。幼年系拉萨南阿曲扎乞寺喇嘛。后转入拉萨药王山习医。成绩显著。生前为藏医药教育事业作出贡献。曾建议十三世达赖建立“门孜康”(即今日之藏医院

  • 平旦

    指寅时。《素问·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素问·脏气法时论》:“心病者,……平旦静。”详十二时条。

  • 甚者从治

    治则之一。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深重复杂难以辨认的病证可从其表象而治之。如热极似寒,寒极似热,应顺其假寒、假热的表象,采用从治的方法。参见反治条。

  • 鼻疔

    病名。见《外科启玄》。即疔疮之生于鼻内者。《医宗金鉴》卷六十五:“此证生于鼻孔内,鼻窍肿塞,胀痛引脑门,甚则唇腮俱作浮肿,由肺经火毒凝结而成。”治宜大剂量清热解毒,佐以止痛排脓,临症须密切观察,预防疔

  • 温病明理

    书名。4卷。恽铁樵撰。刊于1928年。本书辨析温病、伤寒之异,讨论温病概念,温病所述三焦等有关专题,并对一些主要的温病学派及温病治法等予以评述,反映了作者在温病领域中西汇通的观点。

  • 感暑眩晕

    病证名。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眩晕证治》。又称中暑眩晕。详该条。

  • 风伤卫证

    病证名。指桂枝汤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伤寒明理论·恶风》:“风邪中于卫也,则必恶风。何者?以风则伤卫,寒则伤荣,为风邪所中,于分肉不温而热

  • 鼻齆(wèng 瓮)

    证名。又名齆鼻。齆,鼻病也(《玉篇》)。又鼻塞曰齆。①指嗅觉失灵者。《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鼻气不宣调,故不知香臭,而为齆也。”②俗称阻塞性鼻音为齆鼻。如《十六国春秋后赵录》有“王谟齆鼻,言不清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