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有头疽

有头疽

病名。系发于体表、软组织之间的阳性疮疡。即现代医学外科之痈。因其初起患部即有单个或多个白色粟米样的疮头而得名。由于形态和发病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如蜂窝发蜂窝疽莲蓬发发背搭手背疽脑疽脑后发等。多因外感风湿火毒,或过食膏粱厚味湿热火毒内蕴,使内脏积热营卫不和,邪阻肌肤而成。临证有虚实之分。初起患部色红发热,根束高肿,疮头如粟米,一个至多个不等。疼痛剧烈,身热口渴便秘溲赤,脉洪数,舌红苔黄者为实证。治宜清热疏风解毒活血。可用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等;外用金黄膏贴敷,腐肉不去用九黄丹或五五丹;若疮面大,腐肉难脱,则应手术切除,腐去用生肌散生肌玉红膏。初起疮形平塌,根形漫肿,色晦暗,不甚疼痛,成脓迟,脓质清稀,神疲少食,面色无华,脉数无力,舌绛或淡者属虚证。若偏于阴虚者,内服竹叶黄芪汤;若气血双虚者,内服托里消毒散外治法同实证,同时可加桑柴火烘法。本病若因失治或误治而发生陷证者,参见陷证条。

猜你喜欢

  • 赤痛如邪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每目痛则头亦痛,寒热交作如疟状。凡病发则目痛,目痛则病发,轻则一年数发,重则一月数发,肝肾俱虚之故。热者,内之阴虚火动,邪热也;寒者,荣卫虚,外之腠理不实而觉寒也。”本证

  • 浮肿者治其经

    选穴法之一。《素问·咳论》:“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指浮肿者当取有关经脉五输穴中的经穴进行治疗。

  • 摇摆触碰法

    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横断骨折经过适当手法使之基本复位后,可用本手法。即一手固定骨折部,并将骨折远端向左右上下稍稍摇摆,再沿骨折纵轴加以对挤,使已复位的骨折断端面接触得更加紧密稳固,并可藉以检查骨

  • 风疝

    古病名,出《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指足厥阴肝经逆气所致的疝症。《医学入门·疝气》:“风疝者,非外风也,乃肝木阳脏气动之风。”《儒门事亲》卷二:“《素问》云:厥阴滑为狐疝,少阳滑为肺气疝,太阴滑为脾气疝

  • 短骨

    泛指体内细小的骨骼,如腕骨、跗骨等。

  • 头风摩散

    《金匮要略》方。又名头风散、附子摩头散。炮附子一枚,食盐等分,为末。沐头后,取一方寸匕,涂摩痛处,令药力行。治头风,头痛时发时止属寒证者。

  • 兜腮痈

    病名。又名兜腮喉痛。多由痰火邪毒炽盛上炎致疮痈兜腮而发。症见腮下肿甚,疼痛连及咽喉,牙关开合不利,饮食吞咽受累。《增删喉科心法》:“此症生于两腮肌肉不着骨之处。高肿红色焮痛,连及咽喉,初起寒热往来。”

  • 滑泻

    病名。见《万病回春·泄泻》。即滑泄。详该条。

  • 足长形

    病证名。出《陈氏秘传》。指患肢伸长。髋关节前脱位证候之一。详胯骨出条。

  • 青如草兹

    草兹,枯死的青草。指青而失去润泽之色。喻肝的真脏色。《素问·五脏生成篇》:“青如草兹者死。”参见真脏色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