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拯济换骨丹

拯济换骨丹

医垒元戎》方。槐角子、人参桑白皮苍术白芷何首乌蔓荆子威灵仙防风各二两,五味子苦参香附川芎各一两,麝香冰片各二钱。为细末,另用麻黄(去根节)十斤,水煎去滓,熬膏和丸,每两作十丸,朱砂为衣,每服一丸,先捣碎,酒一盏浸一夜,食后服,神清无睡,是药之验,再服须隔五天。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不仁,言语蹇涩,或骨痛连髓,或痹袭皮肤或中风涎潮,不语,精神昏涩,行步艰难,筋脉拘急左瘫右痪等一切风疾无汗者。

猜你喜欢

  • 胃气

    ①指胃的生理功能。如脾气主升,胃气主降。②泛指人体的精气。《脾胃论》卷下:“胃气者,谷气也,荣气也,运气也,生气也,清气也,卫气也,阳气也。”③指脾胃的功能在脉象的反映,即带和缓流利的脉象。《素问·玉

  • 牙龈胬肉

    病证名。即齿壅。详该条。

  • 溻浴

    外治法之一。把药物煎成汤汁,进行水浴、浸泡、溻渍的治法。适用于全身性疾病,例如温泉浴治疗皮肤患疥癣;香樟木煮汤洗浴治疗风疹块,古代早已使用。浸泡适用于四肢疾患,如鹅掌风(手癣)和脚癣,用药汤或醋(燉热

  • 小儿鳞体

    病证名,又名胎垢、蛇身、蛇胎。《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鳞体者,谓皮肤之上,如蛇皮、鳞甲之状,故又名蛇体,此由气血痞涩,不能通润于皮肤”所致,类似鱼鳞病。《串雅内编》用白殭蚕去嘴为末,煎浴。《本草求真》

  • 湿水肿

    病证名。指湿邪引起的以下身为重的水肿。《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下身肿者,腰脐两足皆肿也。病因脾经湿热所成。”宜急用利水化湿之剂,外敷贴脐法,内服沉香琥珀丸。

  • 杨梅结毒

    病名。是指梅毒晚期出现的皮肤及脏腑病症。见《霉疮秘录》。又名杨梅痈漏,由梅疮毒邪侵入四肢骨骸关窍之中,走窜经络而成。初起筋骨疼痛,随处结肿,皮色如常,溃烂时色呈紫黑,腐臭不堪;甚者可致脑顶塌陷、鼻崩、

  • 国老

    出《本草经集注》。为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 伤娠

    出《三国志·方技传》。即小产。详该条。

  • 唐宏文

    【介绍】:见唐玉书条。

  • 生肌法

    外治法之一。即促进体表溃疡愈合的方法。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二。又名收口法。痈疽溃后毒虽尽而肌肉不生,或形成溃疡。多由气血不足或治疗失当所致。治宜健脾益气养血为主。溃疡面大者,除可选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