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学的一个学术流派。明、清以来,在古代治疗伤寒病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对温热病有了进一步认识,在温热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上逐步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学说。这一学说的形成使外感热病的防治有
古病名。即玄水。十水之一。《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悬水者,先从面肿至足,其根在胆。”参见玄水、十水条。
鞭为硬之古体字,即胸中痞硬,详该条。
病名。出《目经大成》卷二。即水疳。详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古羊藤之别名,详该条。
出《尔雅》。为白术之别名,详该条。
出《蕲艾传》。为艾叶之处方名,详该条。
出清·赵楷《百草镜》。为仙鹤草之别名,详该条。
针刺手法要领之一。出《灵枢·九针十二原》。意指针入皮下以后,进针时宜慢,出针时宜快,能使正气深入,为补。参见疾而徐则虚条。
①即膀胱。②指曲骨穴。《备急千金要方》:“腹中满小便数数起,灸玉泉(中极)下一寸,名尿胞,一名曲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