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杠板归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银海精微》。指患眼遇风痒极者。详目痒条。
病名。由皮痹发展而成,也有称为皮痹者。《素问·痹论》:“肺痹者,烦满喘而呕。”《圣济总录·肺痹》:“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是为肺痹。其候胸背痛甚,上气,烦满,喘而呕是也。”《症因脉治·肺痹》:
病证名。亦称产痿。多由冲任血虚,心脾失养,故宗筋松弛,不能束骨而利机关,令人手足痿弱,怔忡目眩,宜用血风汤,或以大红野蔷薇花子一两,酒煎服。初起一般可愈,如日久两手不能提举,以蔷薇花四两,当归二两,红
证名。指因鼻内阻塞而发音欠清畅者。参见鼻齆条。
即平肝熄风。详该条。
关节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髋关节,详髀枢条。
见《本草便读》。为桑螵蛸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证治准绳·疡医》:“左右牙叉骨接处发痈疽,肿处胀攻骨及牙关张口不得。因诸风热上攻,或多食烧炙之物所为;或因患牙痈即从牙缝中破出脓血。”治宜解毒泻火、消肿止痛。方可选用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三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指生于左耳根部、形似蜂窠的瘰疬。证治见瘰疬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