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心常有余

心常有余

指小儿心气较盛,易为痰火邪热所扰动而出现心经实热的病证。为小儿病理特点之一。心为火脏而主神明,小儿神识未充,心志未定,易为喜怒惊惧等情志所刺激而扰动心气,引致心火炽盛或痰热蔽阻心窍而出现神昏惊厥等心经实热病候。小儿又禀纯阳之体质,外感诸邪易于从阳化热,火热每挟风痰上犯心神,亦易致神昏痉厥诸心经实热病证。此外火邪熏迫,易致小儿丹瘤癍疹、熛疮虫疥诸疾,这些外科痰患亦常致血分热毒内陷心经,引起神昏愦乱等病候。明·万密斋有鉴于此,故提出“心常有余”之说,作为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之一,以指导儿科疾病的辨证论治

猜你喜欢

  • 产宝百问

    书名。5卷。原题元·朱震亨纂辑,明·王肯堂订正。本书系书商将宋·齐仲甫《女科百问》更改书名,托名朱氏而予刊行者。

  • 瞤瘛

    指肌肉或眼胞跳动,伴有抽掣的症状。《素问·气交变大论》:“肉瞤瘛。”《素问·至真要大论》:“目乃瞤瘛。”

  • 网络鸡血藤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即昆明鸡血藤,详该条。

  • 伏冲之脉

    见《灵枢·百病始生》篇,指冲脉循行于脊柱附近的分支,以其深伏于脊内,故称“伏冲”。《类经》十三卷注:“伏冲之脉,即冲脉之在脊者,以其最深,故曰伏冲。”一说“伏冲”乃“伏冲”之讹误,“伏”为“太”之古体

  • 踝骨

    骨骼部位名。①内踝、外踝的统称。②指桡骨茎突。《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腕者,……当外侧之骨,名曰高骨,一名锐骨,亦名踝骨。”

  • 慈幼便览

    见六种新编条。

  • 黄帝杂饮食忌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2卷,已佚。

  • 目扬

    指怒目圆睁,炯炯逼人之状。《灵枢·论勇》:“勇士者,……怒则气盛而胸张,肝举而胆横,眦裂而目扬,毛起而面苍。”

  • 医门约理

    见莫氏锦囊十二种条。

  • 杉篱

    正骨器械。出《医宗金鉴》卷八十九。用杉木按伤处长短阔狭,曲直凹凸之形,制成数根长条形的小板,两头各钻一孔,以绳联贯,待骨折整复,以竹帘围裹后,加用此板紧缚。取其坚韧挺直,使骨缝无离定脱走之患。今仍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