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南北朝至隋初医生,河内野王(今河南境内)人,精于诊脉,善用针灸治病。
骨名。眉棱骨的简称。详该条。
出《素问·五脏生成篇》。衃血,凝积的死血,指紫黑枯槁的颜色。喻心的真脏色。参见真脏色条。
病证名。指妊娠后由于跌损、损伤冲任二脉、气血失和而见阴道流血。《竹林寺女科秘方》:“妇人胎前跌损动红、乃伤胎元、恶血流来不止,速急安胎止血,宜用人参安胎散治之。”(炒蒲黄、人参、川断、当归、炒白芍、生
即曲骨穴。《千金要方》:“失精,五脏虚竭,灸屈骨端五十壮,阴上横骨中央宛曲如却月中央是也。”
综合性医书。8卷。清·徐大椿撰于1764年。卷1通治方;卷2~8内科杂病、时病、五官、妇、儿科病证证治。按病证分门阐述,辨证治疗以《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论述为本;宋以后诸方则采
用滋养强壮、浓郁厚味的药物如熟地、山萸肉、兔丝子、枸杞子、龟胶、鹿胶等填补肾阴的治法。参见补阴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四季青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攒竹,见该条。
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指凝脂翳症之翳色黄若鹅脂者。详凝脂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