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六。即痘风疮。详见小儿痘风疮该条。
见太阳条。
①病名。出《灵枢·痈疽》。疮面浅而大者为痈,疮面深而恶者为疽。是气血为毒邪所阻滞,发于肌肉筋骨间的疮肿。《灵枢·玉版》:“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营气不行,乃发为痈疽。”②形容疮疡之大者。如《诸病源候论》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为井疽破溃所形成的瘘。详井疽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六棱菊之别名,详该条。
《疡医大全》卷八方。雄黄、朱砂各二钱,牛黄、麝香各二分。为细末,猪胆汁调敷患处。治痈疽发背,无名肿毒,赤紫丹瘤,缠喉风初起。
见南雅堂医书全集条。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圆翳内障。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皮肤病》。为秦皮之别名,详该条。
指胸、腹腔内网络于脏腑器官之外的富含油脂的网膜,如大网膜、肠系膜之类,虞搏等认为是三焦的一部分实体,《医学正传》卷一:“三焦者,指腔子而言,……其体有脂膜在腔子之内,包罗乎五脏六腑之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