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之一。①具有温通阳气,振奋心脉的作用。少阴病内有真寒,外有假热,表现为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身反不恶寒,面色浮红的戴阳证,用通脉四逆汤(见《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②妇女产后气血虚弱,无乳或
见《浙江中药手册》。即鱼脑石,详该条。
病名。《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因脾经积热。上腭属脾,脾气通于喉,故上腭生疮,似粟如珠,或黄或白,口中腥臭,手足怕冷,身体畏寒。”指上腭生疮,状似七星者,故名。治宜清热解毒。用凉膈散加减。吹冰硼散。
证名。即脉痿。《医宗必读·痿》:“心痿者,脉痿也。”详脉痿条。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络石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乌泡刺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羊踯躅根之别名,详该条。
解剖部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鼻柱。详该条。
①治法。即具有宣痹、行滞、去瘀、攻下等作用的治法的通称。如通经、通阳、通脉、通乳、通便等。②通达、相通。《素问·生气通天论》:“皆通乎天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莽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