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见《中药志》。为白芥子之别名。②出《孙天仁集效方》。即芥子。各详该条。
脏腑惊证之一。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见伤寒论注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即蜘蛛香,详该条。
又称内针、下针。指将针刺入穴位,或针刺入穴位后继续向下插进。
【介绍】:明代医生。字惟恒。兰溪(今浙江兰溪)人。以医为业,对贫穷人不收报酬,并且赠送药物。子郭德昌(字曰生)继承医业,也以医术闻名。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涌泉疽。见该条。
见医述条。
指照海穴。《素问·气穴论》王冰注:“……阴跷穴在足内踝下,是谓照海。”或指交信。《素问·气府论》王冰注:阴跷一,谓交信穴也。”
①阻塞不通。《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当隔,隔者当写。”谓阳气蓄积,阻塞不通,用泻法治疗。②病证名。饮食不下,大便不通的隔证,又称噎膈。《素问·阴阳别论》:“一阳发病……其传为隔。”“三阳结谓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