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沔
【介绍】:
参见杜鸿渐条。
【介绍】:
参见杜鸿渐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落地生根之别名,详该条。
《疫痧草》方。龟板、鳖甲、生地黄、牡丹皮、鲜沙参、麦门冬、天花粉、浙贝母、玄参、犀角、鲜石斛、金汁。水煎服。治痧透肌燥,舌绛液干,喉烂便秘,脉弦无神。
男性外阴部下垂的囊状物,内有睾丸、副睾和精索等器官。
骨名。又名牙钓、下腭骨。即下颌骨。
见《广西中药志》。为山大颜之别名,详山大颜条。
证名。指肘关节拘挛,难以屈伸。《灵枢·经脉》:“手少阳之别,……病实则肘挛。”马莳注:“邪气有余而实则为肘挛。”参见挛、拘挛条。
病证名。《疡医大全》卷二十:“妇人乳房并不坚肿结核,惟乳窍常流鲜血,此名乳衄。”乃属忧思过度,肝脾受伤,血失统藏所以成衄。治宜平肝散郁,养血扶脾为主。内服黑消遥散。相当于乳腺管内或囊内乳头状瘤。
人体部位名。通“巅”。即头顶部。《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心脉……微为血溢,维厥耳鸣颠疾。”《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若脉而微,……其耳必鸣,其疾在巅。”
扩展、流溢或蔓延。《素问·气交变大论》:“身热骨痛,而为浸淫。”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山瘴疟候》,即瘴疟,详见该条。